浙华科技成功研发国内首套生物质发电炉前给料装置
转自张家港日报
最近几天,张家港市浙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良的心情很不错。原来,该公司不仅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套生物质发电炉前给料装置,而且从首批试用客户的反馈情况来看,装置运行一切正常。该给料装置以良好的抗缠绕性、均匀喂料及与焚烧设备系统的密封性能,领先于国内外其他给料设备。
市浙华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浙江大学与市华鼎科技合作成立的合作制股份有限公司。市华鼎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一直从事传统输送设备的研发与制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能源和环保日益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问题。国内外科研机构都在寻找再生能源,为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等给输送给料设备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商机。经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华鼎科技领导层果断决定开发秸秆、垃圾发电等废弃物综合处理行业用装备。
2008年9月,华鼎科技“牵手”浙江大学,联合成立市浙华科技有限公司,借助浙江大学的科研优势,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生物质能为切入点,共同开发生产生物质直然发电设备炉前给料装置系列产品。多年来,该公司始终把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作为企业发展的总战略,通过搭建研发平台、拓宽合作渠道、强化人才培养等途径,激发企业发展潜力。特别是企业在面临全球性金融危机形势下,坚持科学发展,通过加大科技投入,研发新产品,走出了一条以高新产品拓市场、求生存的发展之路。
“生物质给料常常会遇到搭桥、结拱现场,尤其是对软质秸秆类物料,由于质地轻软、流动性不强,物料缠连现象严重。”陈良向记者介绍,我国在2006年首次从丹麦引进螺旋式给料系统,但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收储、运输、预处理模式与国外差异较大,进口设备并不能很好适应。
在试验数百种不同性质的物料及输送工艺后,浙华科技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的拨送式给料系统,打破了从丹麦进口的螺旋式给料系统,改变了目前生物质发电项目在炉前给料及输送设备上难以适应生物质燃料多变和复杂的特性、成熟度低现状,过多依赖进口的现状。
陈良介绍说:“公司从2008年开始研发,产品去年投放市场,共销售了8个用户,产值达到1400万元,利税将近300万元。从2010年市场的发展态势来看,公司2010年给料系统产值将超过3000万元,利税将达到600万元左右。”
成功转型升级的浙华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去年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陈良表示,公司在今后将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和技术投入,与浙江大学紧密合作致力于新产品生物质锅炉项目的研发和生产,今年准备申报20个发明专利。预测将达到6000万元以上的年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