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叶桂华 通讯员 效平 周 莹 戴 敏)如何将农作物秸秆化废为宝?上月底,我市申报的“农林生物质材料的能源利用技术及产业化示范”项目被列入国家重点星火计划,这是我市建市以来首个获准立项的国家级重点星火计划项目,将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扶持。
据了解,这一示范项目由江苏云江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承担,总投资4000万元。相关技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齐生自主研发,已申报发明专利2项,曾获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泰兴市古溪镇顾庄村,记者看到,该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发电厂厂房已经建成,功率为75至1000千瓦的各种燃气机组和配套气化炉、除焦设备开始试生产。
“根据测算,我省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约1亿吨,除少部分用于炊事燃烧、造纸等,约80%被烧掉或弃之路边、河道,严重污染了环境。”云江公司总经理顾云江介绍。
据了解,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发小型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但由于系统热效率低且含焦废水二次污染等问题,该技术一直未能推广应用。南京林业大学研发的这一项目,成功突破了原有的技术瓶颈,利用该校专利产品气化炉,通过有限量供氧,将秸秆、杂草等生物质气化,可得到500℃至800℃的可燃性气体,再通过冷凝分离,回收得到秸秆醋液,之后未完全燃烧的秸秆炭通过下料器排出炉体。
南林大一技术人员介绍,整个过程中可制备出秸秆炭、可燃气、秸秆醋液三种产品。可燃气可用来发电,秸秆炭可制备成有机复合肥,秸秆醋液可生产叶面肥、除虫剂等产品。
“这一技术目前已完成中试研究,所得产品通过了省理化测试中心等权威机构检测,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人员透露。
目前,云江公司与南林大签约,计划在今年内建成一个1200千瓦农林生物质发电厂,建成年产5000吨有机复合肥、3000吨叶面肥及年产1000吨杀菌、除虫剂的生产线。
“更重要的是,公司已与省电力公司签署了电力上网协议。”顾云江说,项目建成后,云江公司每年可消化1.2万吨农作物秸秆,全年发电800万千瓦时。
除此以外,1.2万吨农作物秸秆还可产生秸秆炭3800吨、秸秆醋液2400吨,全年可节约标煤30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万吨以上,减少烟尘排放20吨以上,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很显著。
顾云江介绍,该项目所用原料广泛,包括农作物秸秆、稻壳、果壳、果树枝条、木质及竹质废料等,仅公司所在地的古溪每年即产秸秆4万吨以上,可确保1200千瓦生物质发电厂的原料供应。
到今年底,该项目将全面投入运行。